2015-09-09 08:11:22 | 文章来源:
核心提示:选择漫谈这样一个题目,无疑给自己留了很大的空间和余地,或许也可以算是一种偷懒吧。但出发点,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大题目来谈些多的主题、和大家分享些多的想法。我想,不论对错,不论深浅,在当前这样的环境里,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地去思考,主动地去交流,只有如此才可能形成一种求进的氛围,这也是当前宅急送最需要的一种氛围。希望自己的这些文字能够成为引玉之砖,若读后有所思、有所辩,都可不吝笔墨地和大家分享。
选择漫谈这样一个题目,无疑给自己留了很大的空间和余地,或许也可以算是一种偷懒吧。但出发点,还是希望能够通过这样一个大题目来谈些多的主题、和大家分享些多的想法。我想,不论对错,不论深浅,在当前这样的环境里,需要我们每个人自觉地去思考,主动地去交流,只有如此才可能形成一种求进的氛围,这也是当前宅急送最需要的一种氛围。希望自己的这些文字能够成为引玉之砖,若读后有所思、有所辩,都可不吝笔墨地和大家分享。 一个行业之所以能称其为行业,离不开一定规模的消费者和消费需求,快递亦如此。而如何能够有效地满足消费需求,则体现出一个社会对该种商品、服务的供给能力。下面就谈谈快递行业的供和需。 供需问题,毫无疑问是人类社会的基本问题之一。在茹毛饮血的前文明社会,人类自身的生存需求完全仰赖于大自然的恩赐。此时的供需矛盾是一种自然平衡的状态,人类只能被动接受。而步入文明社会,特别是商品社会之后,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逐渐掌握了生产劳动的各项技能,可以利用自己生产的劳动产品与他人交换其他生产生活必需品。此时,供需矛盾则由自然平衡进化为社会平衡。社会平衡的手段多种多样,可以是暴力的,也可以是和平的;可以是政治的,也可以是经济的。当下我们讨论的,则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供需问题,其本质是一种市场平衡的方式。 作为一个新兴崛起的服务行业,快递的基石便是亿万消费者物品寄递的需求。2014年,中国的快递业务量首次突破百亿件,位居世界第一。而近年来持续50%左右的同比增速,更使众多行业无出其右者。因此,克强总理口中“中国经济黑马”的称号,快递也是当之无愧。 这里,不妨将快递行业的供需问题化解为两方面内容来看:需求问题和供给问题。 需求的问题,是市场的本质问题,市场本身正是需求的汇集和满足的过程。快递用户的需求,可以简单分为结果需求和过程需求两部分。其中结果需求,就是能够将货物从A手上送到B手上;而过程需求则是在结果需求满足的基础上附加的其他需求。结果需求检验的是供给合格的问题,而过程需求则是衡量供给水平的依据。所以,在快递行业供需问题大背景下,我们重点关注快递消费者的过程需求。根据多年快递行业消费者调研的数据显示,快递消费者使用快递时,最关注的三个要素是时效、价格和安全。那我们不妨就从这三方面来说说快递需求的问题。 如果没有时效保证,所谓的快递也就无从谈起。但目前从消费者的反馈看,似乎对快递的时效,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和感知,因此也就导致消费者对快递时效的期望不够清晰,甚至超出行业实际满足能力的状况。从近几年快递时效表现看,平均时效已经从70多小时缩短到50小时左右,行业标杆的时效甚至有进入30小时的趋势。但消费者似乎并不买账,这也让快递企业骑虎难下。为了留住消费者,只能拼命开航线、加班车、增频次,最后落得吃力不讨好。现在看来,快递企业在面对消费需求时,不能简单地去满足、满足再满足,而是要尝试去有效干预消费需求,引导消费需求的理性化、合理化。以校园快递的配送为例。按照快递门到门、手到手的服务理念看,大学生网购快递的配送也应该同理而为,但摆在派件员面前的现实是门难进,人难找的问题,其背后更是巨大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于是,我们看到,大学校园门口各家快递如地摊般等 这一方式虽略显简单粗暴,在推广之初也曾遭到很多学生消费者的投诉和不理解,但目前看来,这一方式已经成功地在各大高校复制推广,而学生消费者也从一开始的不理解慢慢变得可以接受甚至习惯。对各大快递企业来说也解决了一大派送难题。上面例子中的方式虽然简答粗暴,但最终却成功干预了大学生消费者的需求习惯,在更经济、更有效的方式下实现了供需的平衡。因此,对消费者的时效需求,也可以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合理干预。但前提一定是不能损害消费者的权益,更不能以干预为借口,降低服务质量。 目前形容快递市场竞争状况最多的一个词就是“低价竞争”。并且从近五年的市场调研数据看,消费者对价格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整个快递行业中,恐怕目前仅有顺丰一家能够借助多年积累的服务能力和品牌口碑来维持相对较高的产品溢价了。其他企业要么如通达等或主动、或被动地陷入价格战的泥淖;要么如EMS咬住价格不放,眼睁睁看着市场份额的不断缩小。在对不同消费者的分类研究中发现,电商卖家的价格敏感度远高于其他类型的消费者,而从目前的快递业务构成看,电商件的占比则是高达60-70%。原因其实很简答,快递已经被电商卖家视为其经营的必要一环,同时也是其经营环节中具备盈利点的一环。电商卖家要同全国的同类商家进行价格竞争,为了保持优势,只能不断压低商品价格,甚至低于商品成本,而快递费,则为卖家打开了一个新的盈利点。所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的道理。作为“东隅”的消费者在不断享受优惠价格的同时,“桑榆”快递只能不断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了。 曾经一度被消费者忽视的这一因素,近年来再度受到消费者的青睐。这也恰恰说明,随着快递业务的爆炸式增长,快递安全问题将成为影响行业发展的最重要因素之一。2013年底山东毒快递事件的余波尚未平息,在不久前陕西同一家快递品牌再度发生毒快递事件又再次敲响了警钟。安全作为一个硬条件,理应作为每一个快递企业运营管理过程中的一条红线。消费者关注度的提高,恰恰说明企业在快递安全方面的工作做得不够好。消费者对快递安全的需求,更是一种“于无声处”的希冀。 供给简单说,就是对消费者需求的满足。那么对供给的评价也可以从核心需求的满足程度方面来看。 这也是目前快递企业存在的最大问题。从平均时效表现看,不论是行业整体还是企业个体,时效水平都有明显的提升。但一个成熟的行业,应该具备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产品能力。但从目前不同企业的产品以及同一企业的不同产品看,至少在时效维度上尚未形成成熟的产品体系。近年来,不时会看到一些企业在时效产品方面的创新,如早期的次日达、后来的定时达,以及最近的次晨达。但总体而言,品牌宣传的意义远大于产品推广的意义。究其原因,还是缺少对整体消费者时效需求的更为细分的研究。哪些客户,在哪种场景下,寄送哪种物品,到哪里时,会有哪样的时效需求?恐怕还没有哪家企业可以说得清楚。当然,要达到这样的水平,恐怕非一时半会儿能做到的,但至少告诉我们,企业在进行产品设计时,一定要能全面、透彻地掌握消费者的真实需求,再将公司的资源和能力实现最大化的发挥。 价格矛盾,目前看是快递企业面临最直接,最突出的问题,价格竞争的状况并没有减弱的迹象。透过价格竞争的表象来看本质,价格竞争更多的是在电商快递这一板块。快递已经成为电商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因此在电商竞争激烈的大背景下,快递企业想要生存,想要盈利,那么首先就要帮助电商卖家在竞争中站稳脚跟。从电商当前和未来的发展看,大品牌商触网和去平台化已经成为趋势和主流。快递企业也只有顺应这一潮流才有可能在电商快递市场保持优势。从快递服务向供应链服务的转变是赢得下一个十年的唯一出路。顺丰、百世汇通甚至上游电商巨头已经开始在这一方向努力。 随着快递在不同行业的融入度越来越高,寄递需求的物品也呈现更加多样化的趋势,尤其是一些危化学品,目前尚没有专门的寄递标准和服务企业。因此才会有不少客户“铤而走险”的举动。如果换个角度看,危化学品寄递市场是否可以是一个潜力巨大的蓝海市场?谁能够率先推动危化学品寄递标准的制定和推出,谁就能够在这一细分市场抢得先机。同时,对快递企业而言,危化学品的寄递能力和经验,同样也可以运用到类行业市场的拓展中,从而形成一套良好的行业解决方案。 总之,从目前快递市场的供需关系看,尚有很多有待平衡的地方,对快递企业而言,在充满挑战的同时,也应该看到蕴藏期间的巨大机会。这就要求我们的企业不仅要低头走路,更要抬头看天。在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压力下,不仅要着眼于企业内部运营管理工作的提升;更应该着眼于消费者和市场的精细化研究。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 到了今天,宅急送向着BBC战略走上了再出发的道路。这种战略自信同样源自于我们对未来品牌商市场需求的准确把握。有了战略自信还远不能保证我们的成功,更需要我们具有同样的产品自信和服务自信。从目前的状况看,我们在这两方面的自信还有待继续提升。在我们设计每一项产品,提出每一项服务改善举措时,都应该打开自己的胸怀,将更多的目光投向我们的每一位现在的和潜在的消费者,站在他们的角度去审视宅急送的产品和服务。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宅急送刚刚踏上再出发的征程,让宅家将们勠力同心,实现BBC战略的辉煌。
面对势如破竹的行业发展形势,有些人将快递形容为野蛮生长,虽有夸张,但也恰恰说明了行业的高速增长无法掩盖其存在的亟待解决的种种问题。
首先是时效需求的供给。
其次是价格需求的供给。
第三是安全需求的供给。
回头来看宅急送。我们在认知消费者的需求和提供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快递产品方面做得如何呢?宅急送曾经的辉煌有赖于手机业务的兴起,这恰恰说明我们是能够准确把握消费需求并赢得市场机会的。同样,之后经历的反复波折也正折射出我们没能始终保持对供需关系的清醒认知和准确把握。
来源:宅急送微宅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