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地: 目的地: 车辆类型:
出发地: 目的地: 货物类型:
出发地: 目的地:

从Outsourcing角度看车货匹配

2016-01-25 09:22:50 |  文章来源:

核心提示:大家极其关注“车货匹配”,可以抬头关注下“Outsourcing”!比较而言,Outsourcing从理论到实践已经纯熟,而 “车货匹配”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追根溯源也好,拓展也罢,看看Outsourcing,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更应关注Out-sourcing,若只会用in的sourcing,有点out。

 

一、 Outsourcing是好东西

大家极其关注“车货匹配”,可以抬头关注下“Outsourcing”!比较而言,Outsourcing从理论到实践已经纯熟,而 “车货匹配”如小荷才露尖尖角。追根溯源也好,拓展也罢,看看Outsourcing,尤其在互联网时代,更应关注Out-sourcing,若只会用in的sourcing,有点out。

200多年前,亚当·斯密谈到社会分工,算是里程碑,大家可以再体会思考下“分工”的价值。而后,1990年5/6月的HBR杂志上,两位大师(Prahalad和Hamel)发表《企业的核心竞争力》(the Core Competence of the Corporation)一文第一次明确提出了“核心竞争力”( Core Competence)这一概念,同时也第一次使用了Outsourcing。发展至今,对其研究与应用就无需多说了,理论方面很成熟,很系统,本人也结合管理学、经济学,及组织过团队专门研究,此不多言。

Outsourcing,根据字面意思理解就好了,如果翻译成“外部资源”、“外包”等都不太合适,失去了其意味。字面上,就含有外部与内部,资源与价值,还有资源搜寻及管理等意思。Outsourcing值得关注、值得研究、非常有用,企业应该具有这样思维,也应该这么干,in-out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Outsourcing确实是融合了诸多主流的管理及经济学思想于一身的好东西,譬如比较优势、委托代理、交易成本、规模经济……还有人说Outsourcing就是推动人类进步的社会化大分工的一种形式,当然是的!Outsourcing在好多领域应用较多,在物流领域也有、但是还不够、还可以更多。为什么呢?因为物流行业整体管理水平还很低,物流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还没进化到那么高级的水平。但是,其代表着未来。所以我觉得有必要与同行们一起交流下outsourcing,把Outsourcing的思维再注入到物流企业,尤其是具有一定规模的物流企业里。

再来看outsourcing,out的sourcing,企业外部,全国范围内的资源,巨大,而且过剩。宏观上过剩,微观上不均,利用率还有巨大的可提升空间,尤其对于开放的善思维敢创新的企业而言。过剩,意味着供大于求,意味这价格低,而好多企业是否还仅用自有的高成本的内部资源?是否还在考虑资源淘汰升级换代时重购再次自有呢?4500万物流从业人员,2000万辆卡车,200万的叉车等等,在你需要的时间地点附近是否有闲置匹配的可用资源呢?(声明:下图是真实的数据,之所以同车型拿出很多数据,是因为来自不同企业。从社会资源发挥价值效率的角度看,有没有可提升空间呢?)

资源已经足够,共享优于私人占有,流转起来吧,我的就是你的,你的也是我的。资源观,从in的,扩展到in之外的out,至无限大,可以从更大范围内考虑更优、做到更优。传统outsourcing在互联网时代激发了新的活力,譬如滴滴打车、滴滴打货车、空房短租、厨师上门、美甲上门……就商业模式而言,有成功有失败,但其价值是大的,不用为了一月5次的接送货养一台车,也不用为了遍布全国网络的需求就一定要找一个全国网络的大车队合作,可以说都是outsourcing的活力新形势的体现,共享资源,协同消费。社会在发展变化,变化速度在加快,而其背后的动因是什么呢?我觉得是效益/便利带来天生的动力(无形的手、有形的手都好,不确切),而更大资源下,可有更好的效益、更大的便利。

二、 资源观,可以更大、大大滴大

何为资源,一切能用来创造价值的东西都称之为资源。包括人财物,也包括物质的,也包括非物质的,包括技术、设备、数据、信息、系统、理念、文化、流程、制度、文档、标准、人脉、圈子等等等等。资源,在经济学里面讲其“稀缺性”,在我更多关注其“不缺性”。资源的价值并不受其所有权而限制,并不在你“有”多少资源;而在于你“要”做什么事,“用”些什么资源,而根据需求去整合需要的资源,而恰巧这些资源又“可用”。简单粗暴些说“强盗思维”,不过我们文明人,用别人的资源的时候该付费的时候还是要付费的,便于长期可持续发展,利己的时候也利他,或利他的时候也利己。这种系统资源观,肯定要包含outsourcing,否则大不了。有outsourcing,资源观就大了,再大的话还可以有,譬如十方三世的资源观,再议!

三、 车货匹配根在outsourcing,渐渐枝繁叶茂

虽然都叫车货匹配,但具体模式又有很多很多,枝繁叶茂,本人所知甚少。只略说其价值,以互联网/物联网/信息化为技术建立资源池,或曰平台,匹配业务,使得车与货能快速匹配,可以多对多的匹配,快而且集约,有效益,有便利,还环保等等。比传统企业单纯使用自有资源有较大优势,于是带动“社会化”的趋势:自有资源社会化用,创造更多价值;自家业务用社会化的资源,更高效。而且,在如此寒冷的宏观经济大背景下,诸多企业都不想做的那么重,利用社会资源成了较好的选择,譬如与车货匹配平台合作。极好!物流,是服务,是解决方案,是供应链的环节,而包括车辆在内的资源是应需配置的,基于目标最优而配置恰当的资源,内外自他不是标准,目标最大化是标准。

其实,与车货匹配企业合作是传统企业的一种选择,这种选择的实质是outsourcing;对于大企业而言,完全有必要建立自己的outsourcing资源池/平台。为什么呢?因为可以!再者,做物流的outsourcing资源池的,往往不甘于只做资源池,想去做物流业务,我不看好,肯定也会有舍本逐末赔了老婆又折兵的。那些互联网/大数据精英,物流未必做得好,当然不乏天才/全才。车货匹配,很火,很多的优势,很好的前途,越是此时越是要冷静下。我们的认知还不足,越是急于求成,对达成预期所需各种因缘考虑都是粗而且浅的,越是会有意识的选择无视其不可预期的后果,而outsourcing由来已久,车货匹配根在outsourcing,outsourcing比车货匹配大,互联网是个工具什么都可以加。

四、 有、无、用的传统常识在物流领域资源层面大有可为

此处用个霍金的照片,是因为大家迷信科学,投你所好。而我们老祖宗不管是儒释道,不管是太极还是禅都会说这些有无的逻辑/智慧,常识、很基础。

所有权、使用权的问题。哪个更有用?有什么用?——创造价值。价值在哪个环节创造的,“所有”的过程还是“使用”的过程?所有权有什么用?正面作用?负面作用?不所有,也可用吗?

有和用,是两回事,诸多匹配:有&有用,有&无用,无&有用,无&无用。还有非有、非非有等不深究。有,是人欲;用,是觉悟。智者重用不重有,不有而能用更好,轻资产大价值何乐而不为。传统模式下,“有”可以打造一种特有的资源,资源有红利。互联网模式下,尤其是产能过剩、供给过剩的情况下,“有”的核心优势在消失反而成了一种负担/障碍,而需求的挖掘匹配更加关键了,资源要根据需求匹配,最好是随时/临时聚起更高效,不为长期占有而支付成本!

以往讲资源是稀缺的,大家抢着去占有,而获得暴利。而当下,资源是竞争的,购买的价格接近于成本,占有的成本还往往高于市场随时购买的成本。举个例子:因为有车,而车每天折旧800元,还有强制报废年限,若在有限的时间内不充分利用,是很大的浪费,于是要为车找饭吃。自谋出路还有问题呢,还要为了车的吃饭问题操心,累。“属于你的终将会奴役你!”其实是思维的问题,其实是人欲的问题。越多看破、摆脱人欲,越多智慧、觉悟。再举个例子:朋友,自由职业者,培训,专注项目管理培训,全国跑给企业做培训,每天培训收费至少8000元,一个月授课最多的时候安排了22天,一年收入150万+,还有做沟通、习惯、思维等培训,动辄两三万一天,还有五六万一天的。此模式下,把使用权发挥到极致,与所有权无关。

再说一个事情:“有”到“用处”,未必那么匹配,而“无”到“用处”或许可以更好的匹配,“无”比“有”更“好用”。举个例子,我半个小时之后,需要在半天华为基地接2吨货到宝安机场。自有车辆模式,在自己的200辆车的资源池里匹配,哪台车最近,有空仓,路线匹配等,最终结果可能是把到布吉接货的那台车A调去提货。而用社会资源的时候,我没有一台车,但是有社会化的资源池,那200辆也在资源池子里面,匹配之后发现坂田华为附近富士康有一台车B,刚好可以去。B肯定比A更优的,即便没有B,也会匹配到A,只会更好不会更差嘛。

曾经,拥有是身份的象征;现在,拥有是一种负担,不如outsourcing。“有”最小化,“用”最大化,因为通常而言“有”满足虚荣,而“用”创造价值。对个人而言,对企业而言,对社会而言乃至对于后代而言,都是很好的事情。想想,你的货车存量,够你用10年——是该引以为豪还是觉得浪费呢?人的周期、车的周期、工作事物的周期、企业乃至行业的周期,这些不要绑定在一起。轮回,一个轮回的终点是一个新的轮回的起点。不是人下班了,车也下班了;不是事成了,车也歇了;不是这家公司消亡了,车也歇菜了…… 资源因需配置,效用最大化。有,是人欲;用,或觉悟。

企业自己所有的车辆,仅匹配企业自己的业务,在使用上是不充分的,有较多的闲置。一边自有车辆闲置,一边外请车辆应对波动。如果企业将自有车辆所有权释放,到社会化的资源池,同时从社会化的资源池用车,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宏观上的过剩,在微观上体现有两点:普遍的过剩,局部的不均衡。不管是过剩还是不均衡,都不是所有权的问题,是使用效率的问题。

“我私下里接点私活,有的赚!”——“满足他,让平台帮他拉“私活”。大利利他,皆大欢喜!

不管是第三次工业革命还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信息化技术应用到社会资源共享方面,去满足生存、享受、发展需求。其经济发展的关键,不该是需求拉动/拉动需求,投资/供给,而应该在更好的实现资源的共享,去满足生存、享受、发展需求。关键的是匹配的过程,不是所有物的多少,不是人有了多少物的事,而是物是否有效的利用起来,流动起来,共享起来,充分的发挥价值,到最需要的地方去。对企业,也是一样的,企业自有车辆使用率很低的,高成本,很浪费。出路:自有资源社会化+用社会化资源,更高效。古语有云:“信息化对经济发展具有倍增作用,可以促进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是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途径。”——《经济波动治理》(P69陈德胜、陈炜)

五、 期望“车货匹配”企业匹配社会更高层面的需求

大家喜欢++,我也喜欢,加什么呢?在物质需求,冷冰冰的交易层面加更多更大更高追求的需求,譬如安全、尊重、社交、自我实现乃至于更高需求的满足,暖暖的,很欢喜!得民心者得天下,不要得天下,暖了民心就是我的天下了,为人民服务。经济是人的经济,生意是人的生意,交易是人的交易,车货匹配是人的车货匹配,亲近那些让人舒服的,远离哪些让人不舒服的,趋利避害的本能不能迷失了。期望以后的车货匹配平台,不仅仅是冷冰冰的匹配交易平台,期望是能让司机喜欢的平台,在其中赚到钱、交到朋友、学到知识、找到更多的机会、走上更大的路,与日俱增的成长,爱上这个平台甚至与之结婚。

再往大里去,社会的痛点/需求/趋势在哪里?一方面企业要盈利要赚钱,员工要上班要消费;一方面我们抱怨社会上的车越来越多,交通越来越堵,环境越来越差;而同时还在抱怨货源不够多,做的不够大。怎么办?更多生产制造,更多货源,更多车跑起来,更多钱赚吗?那岂不是交通更差、环境更差、工作更忙,生活更累?虽然政府、厂商处心积虑的诱导/误导大家投资生产制造购买消费换新,甚至是升级了的方式号称让我们丢掉旧的换新的节能环保,其实不管是政府、官员、高管,甚至专家学者都难免昧着良心谋私利,哪辆环保绿色新能源车不是高资源高能耗高废弃物高污染造出来的,生命周期终结后又是一堆废弃污染物。况且社会过剩的产能还在痛着呢。期望车货匹配的平台真的把社会闲散车辆充分利用起来,并且最大程度各种优化,不要那么多车在家里闲,不要那么多车在路上跑,不要新购置那么多车而直接间接的那么耗能废弃污染浪费,让大家都舒服,是真的!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大件物流运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大件物流运输网所有,转载必究。
  • 首页|新闻中心|货源信息|车源信息|物流专线|会员企业|联系我们|车辆定位
  • 中国大件运输物流网 服务热线:15930901951
  • 备案号:冀ICP备09000202号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