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物流与信息流结合趋于紧密,线上与线下的整合必将推动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物流业的战略性支撑作用日益明显。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物流行业眼下正面
物流与信息流结合趋于紧密,线上与线下的整合必将推动资源更加合理的配置。
在现代经济社会中,物流业的战略性支撑作用日益明显。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物流行业眼下正面临着升级与革新。国务院通过了《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直指当前物流业存在的制度、基础设施、管理三大弊端,提出推动物流业规模化发展,降低物流成本,到2020年基本建立现代物流服务体系,提升物流业标准化、信息化、智能化、集约化水平。
近年国内物流产业发展势头之猛超出意料,特别是在电商的推动下,年增长幅度连创新高。2013年,中国快递服务企业累计完成业务量92亿件,市场规模升至世界第二位,同比增速高达61.6%,连续5年平均增长率达43.5%。其中,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0.2万亿元,同比增长29.9%。然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内物流业发展并不理想。
首先,社会经济物流成本居高不下。数据显示,去年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10.2万亿元,占GDP的18%。这一比率高于美国、日本和德国9.5个百分点左右;高于全球平均水平约6.5个百分点;高于“金砖”国家印度和巴西5-6个百分点左右。社会物流成本过高严重影响了经济运行效率,同时也推高了下游商品价格。
其次,行业分化严重。大宗商品物流需求低迷,钢铁、煤炭、水泥物流业务量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快速消费品、食品、医药、家电、电子等与居民消费相关的物流市场则保持较高增长。
再者,微观领域价格战拉低行业盈利水平。我国物流企业众多,但大多停留在小、散、乱的粗放型管理水平上,只能通过低价抢市场,由此降低了整个行业的效益。
对此,《规划》强调建设现代物流体系要突出重点。
一要着力降低物流成本。加快物流管理体制改革,打破条块分割和地区封锁,加强市场监管,清理整顿乱收费、乱罚款等各种“雁过拔毛”行为,形成物畅其流、经济便捷的跨区域大通道。
二要推动物流企业规模化。推进简政放权,支持兼并重组,健全土地、投融资、税收等扶持政策,培育发展大型现代物流企业,形成大小物流企业共同发展的良好态势。
三要改善物流基础设施,完善交通运输网络,改进物流配送车辆城市通行管理,加快解决突出的“卡脖子”问题,提升物流体系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