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8-31 08:10:48 | 文章来源:
核心提示:8月18日,“上海市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正式开幕,上千GB的交通大数据向社会开放,征集“互联网+交通”应用。8月24日,广州也推出了“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其中的金点子将进行产业孵化。自国务院会议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交通”的热潮兴起。在互联网的风口下,交通发展趋势如何,哪些新业态、新模式值得关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业内专家和相关企业。
8月18日,“上海市开放数据创新应用大赛”正式开幕,上千GB的交通大数据向社会开放,征集“互联网+交通”应用。8月24日,广州也推出了“互联网+运输服务创客大赛”,其中的金点子将进行产业孵化。自国务院会议通过了《互联网+行动指导意见》以来,“互联网+交通”的热潮兴起。在互联网的风口下,交通发展趋势如何,哪些新业态、新模式值得关注?带着这些问题,记者走访了业内专家和相关企业。
新业态 新模式
ETC:上高速路 下停车场 进生活园区
ETC只能用于高速公路吗?深圳市金溢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罗瑞发描绘了“互联网+ETC”的应用场景,即上得了高速、进得了商圈、下得了停车场、回得了家园。罗瑞发预测到2020年,我国ETC用户可以达到8000万,如此多的用户使用ETC,那么ETC的下一个任务就是扩展应用。
比如停车。平时我们停车付费需要停车、取卡、交现金,遇上刮风下雨的时候车主很不方便。但应用ETC进行停车就像通过高速公路收费站一样,停车场也可以无人值守、非现金支付、不停车通过和集中管理,最后变成一个以云为核心的联网停车。按照这个模式,小区、商场甚至路侧停车都会变得简单快捷,不用再找停车管理员,不用再准备零钱,所有交易都在互联网中进行。今后ETC还可以用于拥堵收费、年票稽查管理、交通信息采集,甚至可以与用于交通安全管理和自动驾驶。
交通大数据助力城市管理
大数据自从被提出来后一直很热,那交通大数据目前能帮助我们做什么呢。阿里研究院高级专家田丰认为,就目前看来,交通大数据对城市管理和规划非常有用。比如通过出租车和公交车的动态图,可以看到每天哪些路更堵,那么城市交通管理者就可以在这些路上布置更多的公共交通,引导大家乘坐公共交通,减少拥堵。如果发现公交车乘客上站和下站时间比较长,说明每站的人数特别多,可以开设顺风车或者快速公交来解决。
通过北京上下班的交通数据图,可以看到住宿点和工作地点间产生了大量交通流量。那么北京市地铁要调价的时候,就可以结合北京市人群的收入数据,来确定调整哪条路线对中低收入群体影响最小。可以看出,交通大数据的挖掘将是城市管理者今后长期面临的课题,也将是城市管理的有力工具。
免费充电 卖车挣钱
电动汽车为什么推广得慢,没有完善的充电网络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之一,但费钱费力的充电网谁来建?基于此,青岛特锐德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于德翔,提出了一套互联网思维下的新能源车商业模式:由充电服务商免费投资、免费建设、免费运营、免费管理充电网络,然后靠卖车挣钱。
商业模式是这样的:买电动车的人首先考虑到我要在哪儿充电,充电的成本有多高,充电的服务有多好?充电服务商可以推出线上交易平台,客户在该平台上买车可以享受免费充电服务,自然会吸引大量买家,然后充电服务商就从汽车生产商那里拿到分成。
此外,企业还可以通过数据服务赚钱。电动车冲完电后可以免费得到汽车健康报告,顾客再花10块钱就可以得到汽车体检报告,甚至还有维修报告,告诉你汽车电池是什么时候出厂的、型号是什么、如果更换这个电池成本是多少、维修费是多少、这样,顾客花很少的钱就可以买到汽车体检服务,该服务既保证行车安全,还可以在修车时保障自身权益。在该模式下,充电网络不需要国家投资;电动汽车厂商不需要再为充电服务发愁,还有了新的销售渠道;充电服务商可以从销售中获得分成,并通过数据服务持续获得收益;电动车充电服务和维修有了保障,公众就更愿意购买电动车,进而促进整个社会的节能减排。
用互联网思维重新定义交通
——访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国家ITS中心主任王笑京
“从交通信息化,智能交通、智慧交通到自动驾驶汽车、车联网和现在的‘互联网+交通’,近年来交通的新概念层出不穷。但无论概念如何变化,交通面临的核心问题并没有发生改变,即利用信息和通信技术使交通运输更安全、更可靠、更便捷以及减少对环境的污染。”交通运输部公路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国家ITS中心主任王笑京认为,概念的转变是因为技术的不断变化,但交通运输行业给公众创造的服务是不变的。
“互联网+”进入生产领域才更有价值
“原来北京满地跑的电动三轮车本来是要被取缔的,可当时谁能想到,电商物流的出现让它成为门到门快递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国外媒体对此评论说,中国用‘蚂蚁搬家’的方式支撑了世界最大物流系统和电商系统。这就是‘互联网+’的魅力。”
王笑京介绍说,“互联网+”与“+互联网”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互联网+”不仅仅局限于信息的渗透和交换,它还介入到我们的生产领域,是要用“互联网+”的概念重新定义和构造交通运输体系、生产体系和服务体系。以汽车生产为例,以前是一条生产线只生产一个型号的汽车,功能、颜色都一样。但“互联网+”的介入,可以让一条生产线生产不同颜色、不同功能甚至不同型号的定制汽车,然后再把这些汽车配送到不同的用户手中,这种智能化的生产体系就对物流配送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而也会影响到物流体系的重新构造,当然对其中的重要环节——交通运输必然会产生重要影响。所以“互联网+”与我国之前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和德国提出的“工业4.0”有异曲同工之妙——用互联网将人的需求端和制造端连接起来,将互联网技术加入到生产环节里面。
“互联网+交通”给社会创新创造机会
2014年11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出席首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时指出,互联网是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新工具。王笑京对此认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把‘互联网+’当做一个端口或一个平台,并不是让大家都去做网络上的事,而是要用好互联网这个工具和环境。如最近很多创业项目都与新兴领域和先进生产制造有关系。无论是‘互联网+’,还是‘中国制造2025’,实际上是引导大众在实体经济当中创造一片新的天地。这里既有互联网技术,也缺少不了其他工业技术、农业技术和交通技术”。另外,‘互联网+’不能替代基础性的东西,虽然可以用互联网新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安全性以及产品的品质。但互联网终究只是工具和思维,绝不是有了互联网,就什么都有了”。
交通运输行业如何面对“互联网+”的风潮?王笑京表示,今年以来,一些“互联网+交通”应用带来了新业态和新模式,比如一直受到社会关注的互联网出租车,可以看到互联网的应用已经在传统的公交和出租车之外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服务方式和业态。面对这些新的业态和模式,交通运输行业应抱着欢迎和开放的态度,营造利于其创新和成长的环境。所以当互联网来临时,我们要用互联网的思维和角度重新审视和定义交通。当社会大众发起“互联网+交通”的创新时,我们要给社会创新创造环境。
□记者手记
大和小
“互联网+交通”催生的创业公司正在往“大”和“小”两个方向上发展。大是把平台做大,获取大数据,进而挖掘出更多的应用。比如百度和高德地图、滴滴打车等,他们在给公众提供出行服务的同时,获取了大量的公众出行数据。百度在去年春节期间推出了“百度迁徙”,让大家感觉到了大数据的震撼。今年滴滴打车也推出了下班打车热力图,揭示大城市的生活节奏。而这些数据通过进一步挖掘还能带来更多的应用和商业价值。
小是把服务做小做细。依托各大平台的垂直应用正在全面渗透我们的出行和生活。这些服务吸引人的地方正是把做小做精。一家专门从事互联网洗车服务的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别看洗车这么简单的事,要想做到用户满意可不容易,首先要在线上了解客户车辆的位置和具体需求,在洗车时还要在控制废水不污染环境的前提下保证洗车质量,此外还要给洗车工制定详细的操作规程,小到地垫怎么铺,抹布怎么用。而另外一家做互联网汽修的企业表示,他们经常要为找到某款汽车的滤芯跑上好几个汽配城。
但不管是小还是大,你不得不承认的是,“互联网+交通”正在让我们的生活和出行越来越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