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6-06 08:55:29 | 文章来源:
核心提示:在5月23日 物流+金融 跨界·创新 上海高峰论坛上,下午进行以“物流+金融”为题的圆桌讨论,以下为文字实录。
主持人: 上港集团战略研究总经理 丁嵩冰先生
分享嘉宾:经纬中国 黄云刚先生 华一保险经纪副总经理 王守章先生 山东高速信联副总裁 李怡先生 易流科技副总裁 黄滨先生
Tracy:大家后面比较关注小微企业在物流平台上面怎么去做。我们请各位嘉宾上台!
丁嵩冰:大家对嘉宾的发言非常有收获的,希望后面有很多潜在的合作机会。
我们下午现在就开始!四位往这一坐,感觉是物流+金融的生态系统就出来了。黄总这边投资的企业,用的是高速公路的卡,从事的这些业务,然后要有保险,有融资需求找黄总这边。你们四个可以合作一把,弄一个公司出来。其实我们港口这边也有一定的优势,看怎么结合起来。
我们进入正题。刚才四位发言是非常的精彩,大家也非常的关注,由于时间的关系,后面两场没有来得及提问、交流,我们把这个机会放在前面,先看有没有问题问后面发言的两位嘉宾,然后我们再把物流生态系统串起来讲,看有什么问题?
提问:李总,我想问你一个问题,看你APP里面已经提到了我们的痛点,那个痛点确实是我的痛点,线下的收款两个模式,现金、POS机,两种模式都存在问题,今天期待给我们解决方案的同时,好像没有提到解决方案,这是我们真正的痛点,想问一下大家有没有这个解决方案?
李怡:首先我实事求是的讲,为什么没有着重的介绍这一块,我们企业在这方面有一定的尝试,但目前来讲,没有特别好的从根上解决。比如说现在有一些替代的支付方式,比如说移动支付方式,面对面的支付,当然都是一些,实际上从支付工具本身提供更加便利。
但这个角度来讲,我们尝试的是从哪一块进行解决的呢?从整个供应链上面,刚才提到了,我们现在合作的时候,支付本身其实解决不了太大的问题,这个里面,我们把保理公司、保险公司、把这些,包括传统金融企业结合起来企业,对这个货款,应收帐款这一块,我们把这个转嫁,什么概念呢?这个你可以先拿到,货放出去的时候,我可能就给你了,后续这个可能就转移了,后面引入其他的合作机构来为大家解决这个问题,通过这个方式来转移。而不是通过支付手段本身,我从POS支付改到移动支付,是不是解决这个问题了,我想支付手段解决,是解决不了的。
刚才说这个环节打通,也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早上起来,我也听了很多金融方面的,传统金融方面的专家,他们关注的点,风险,前面不管怎么创新,到最后的,传统的,肯定要考虑风险。这个钱一旦要不回来,我找谁要,实际上这是传统金融行业,不管前面再怎么组合,最后还是要问你这个问题。如果我们有了完美的解决方案,肯定会第一时间通知到大家,我们也希望能够在这个行业里面给大家做一些实事,有这样的想法。
提问:我想问黄总,咱们线上的贷款,照我理解,应该先做授信,授信之后再按照每一个运单去给他做贷款。我们的授信是完全线上完成的吗?第二个我们这个授信的时间是多长时间?从用户开始申请这个授信,到这个授信通过,有多长时间?第三个因为你这是针对于运单做的贷款,我们这个贷款是不是定向使用的?是只能在这个平台上面使用,只能针对这个货单使用?是不是可以把这个贷款提走?因为你给他,刚才您也说了45万的授信用了4万,剩下的40万是不是可以挪作它用?
丁嵩冰:在整个审核当中主要看中的几个KPI数据,这个款打出来付给谁的,是不是我们直接付过去了?还是款子过一下手?
黄滨:首先说一下,小朋友问的这个问题,一部分我能回答,一部分我不能回答。原因在什么地方,我是吹牛逼的地方,我不是做实事的人,具体的究竟怎么做,有负责金融产品的同事,我不是操作太具体的人,这个我解释一下。但我可以告诉你的是,对他的信用评估,我们讨论的时候,线上、线下要结合的。
第二个问题,究竟多长时间做一个评估?客观的讲,这是属于操作层面的事情,我不知道。
第三个问题,这45万的信用额度,会用在什么方面,100%的告诉你,一定用在他的物流业务上面,我们需要有一套封闭的方法让他做到这一点。至于怎么做到的,我也告诉你,因为我不操作,所以我也不知道。希望大家理解,我是这个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太具体的事情,我知道方向,但是我不知道细节。
丁嵩冰:我补充问一个方向性的问题,我知道易流之前做物流联盟做得非常的好,我们做物流联盟,怎么把金融需求发掘出来的,当中有哪些故事能否跟我们分享一下?
黄滨:这个问题善于我回答,属于比较大的。实际上,说实在话,06年的时候创办这家公司的想法,当时非常简单,既然互联网来了,所有的行业能看得见的都用互联网改造了,好像就剩下一个苦逼的物流行业。当时我们用互联网改造物流,信息技术改造物流,提升中国物流行业的水平。这是06年的时候,当时工作只有几个人,别人以为吹牛逼,我们就吹吧,这样走下来。
做的过程当中,我们发现怎么才能跟物流结合?现在再提“互联网+”,“互联网+”本质上面是产业互联网。我个人认为本质上面是产业互联网,跟一个产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那时候我们发现,用互联网来做,跟产业结合得越来越紧密,在这个时候,我们发现一定要介入到产业里面,介入到物流的业务里面。所说的业务是什么?运输过程透明。为什么我一再强调透明呢?我们认为透明来连接物流,真正这个物流,你业务透明起来,给你货主方,透明以后,是坦然的。现在我们就藏,也不想让你知道,藏的结果,如果在一个城市里面有房产的,证明卷铺盖走人的可能性不大。在这个基础上面,通过其他途径判断你。
当时我们的想法是把透明做到实,一直做下去,对运输透明的坚持已经有九年,逐渐我们平台上面客户越来越多,有一万五千多家,40多万台车,这些业务信息,运输的业务信息,我们可以拿到的。量变引起质变,我们有可能介入到产业里面,有可能跟金融结合。最早的时候我们有想法,06年当时我们写的商业计划书就提到了怎么跟业务结合,怎么获得银行贷款。但最后发现,那时候没有介入,没有足够多的信息、数据,这只能是一个空想。为什么今天我们可以放出款,因为积累,这个客户跟我们合作,我们的确可以从他跟我们合作本身,我们可以能够判断出他是一个非常认真和诚实经营的物流公司,车辆数挂靠在我们上面,一直在运行,跑了多少里程我们是可以看见的,这个情况下面,能够反映出他的诚信度以及反映出他的经营水平,这个水平我们就能够跟金融结合。这件事情是一步步来的。
好比马云走到今天,也不是说一开始就能够做那么多的阿里金融,也是做不到的,是上面客户越来越多,在上面做生意的商户存活的时间越来越长,这个群体越来越多以后,这个数据,用马云自己的话来讲,数据可能不全,但数据是真的,这时候数据的价值就发挥了它的作用。我们其实一步步走到这,也因为我们在积累数据。当然现在积累的还不够多,中国1700万辆货车,将来有个百分比比较高的数据,我们在这个平台上面,那么价值更大一点。这是我的回答。
丁嵩冰:谢谢黄总!今天我们在座的,做陆运方面的比较多一些。我也有一个事情跟大家分享一下,海运方面也有类似的需求,比如我知道某条船什么时间点,在海上什么位置,或者在内河里面,告诉我说马上快到了,把位留出来。但我怎么知道确实快到了?海运方面,我们有一个网站船讯网(音),所有150吨以上的船舶强势安装,在靠近海岸线或者内河里面,沿江、沿海有很多基站,告诉它在什么位置上面、船速是怎样的,船舶类型是怎样的,船舶持有人是谁,历史行走的轨迹、航行轨迹是怎样的,这些可以查到的,免费的。在大洋里,跨洲的航线,这个数据也是可以查到的。
这就引发我们一个思考,是不是有可能将来也有一种类似这样的机制,让所有的,比如说两吨以上、五吨以上、十吨以上的卡车都强制性的装,当然未必装GPS,不只是装北斗,这个信息是强制性的,必须往哪一个地方报,属于车辆年检信息的组成部分,觉得有可行性吗?
黄滨:实际上现在在做,一个是交通部、公安部、国家安检总局,发了一个交通部5号令,要求8吨以上的营运公路货运车辆必须强制安装具有GPS北斗卫星的行车记录仪的车载终端,这是政府强制做,这个强制做,更多的是通过安全视角来看问题。但如果从物流企业运营的角度来看,其实我们倒认为必须要做这个事情,这应该成为这个行业的基本条件。
我们定义就是透明的有三个层次的透明:第一是车和货的运输状态的可追溯的透明;二是运单流转的透明;三是整个供应链的透明。为什么是这样的?物流运输这个行业比较复杂,是一种服务,一定有上家和下家,上家和下家产业互联网的发展阶段,一定要实现信息的流转和透明。丁总讲的这个,海运上面通过海事卫星做的。公路上面,陆运,您提的这个事情,现在在中国公路运输,政府角度来讲,在强制推,但推的出发点不是经营、运营,是安全。现在政府有意识的在推这个,这个市场是在这样做。可能你关注海运多一点,其实公路也需要这样做。
丁嵩冰:希望将来看到这一天,所有的陆运,多少吨以上的卡车,所有行进的参数,包括持有人的控制方是什么样的信息,全部都可以公开,到那天,物流透明化达到一个新的阶段。
提问:我问一下经纬黄总一个问题,其实在现场,你是很瞩目的一个人,我要问的是什么问题呢?今天的主题是物流+金融。我们这个公司,包括我们从事的这个物流行业,我的观点,物流天生就金融的载体,而不是金融领先于物流。从这个角度,您刚才说您做过很多行业研究,怎么看待从物流行业跨到金融里面,这个成本转移的过程?因为快车也好、嘀嘀也好、快的也好,免费请全国人民打车。那非免费请全国人民运货,能不能发生?未来的情况下面,物流跨界到金融,甚至把金融的收益返回到物流行业里面,您认为这样的途径、路径有几条,未来做平台的,或者做物流实体的,可以分享多少有益的东西?
黄云刚:这跟易流黄总比起来,我喜欢研究微观的问题,太大的回答不了。我觉得你这个问题真的蛮大的,我不知道你核心的是问什么样的问题,物流+金融是什么样的路径,我不太了解。
提问:经纬提过,因为他们天生具有交付产品的功能,带交付价值。这个过程中,您的角度来看,好比OTMS这样的公司,怎么从物流事业切入到金融事业,而不是单纯的做一个简单的业务,有更多的金融场景可以展现的。
黄云刚:这个是肯定的,所有的,在伴随着交易场景发生的过程当中,金融是可以做很多事情的。比如说有帐期,你可以做贷款,这是一个很简单的事。包括刚刚说交易的过程,包括服务的过程,比如说运输的过程是透明的,所有的运输公司、司机,是不是真的诚信经营,在这个基础之上,大家有真实的交易在发生的话,刚刚黄总讲的是说你运输的记录,其实交易记录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有可能这个汽车在不同的城市、不同线路上面跑,但发生交易不是这一个司机或者一个物流公司,中间的交易基于什么情形,其实也可以去了解,基于这个交易信息做一些金融的服务。其实这个,在好的平台型的公司里面,都已经证明可以去做的,不管在淘宝还是在垂直的其他行业平台,完全可以。比如说装修、买房、卖房,都跟金融相关的。伴随着交易,尤其是有帐期,比如说分期也好,还是贷款,这些都需要嫁接,这个是显而易见的,不用说得太多,具体怎么执行,我们私下再聊。
提问:接下来问一下山东高速的李总,我看你刚才介绍,山东高速已经在干了。刚才黄老师说全程可交易,山东高速这个卡,现在这个角度来理解,即便不用GPS,上了高速、下了高速,两边刷卡,里程数也在里面,不能为了造假,从这上去,就近的下来,这个过程几乎无法造假。现在看来GPS的作用看起来也不是特别大。有了山东高速这个卡,基本上可以替代,现在我们收费的关卡这么多。不需要像海事卫星搞得这么复杂。我觉得山东高速可以替代GPS。
李怡:这个问题我是这么理解的,第一可透明化、可监督化的技术手段肯定是不嫌多的,越多越好。前面也给大家介绍了。我们也可以在针对运费,开增值税发票,这个我们跟国税在沟通过程当中,就是依托于我们信联卡的一些路径节点。为什么跟物流园区做合作呢?实际上我们希望能够把园区,比如说你出了园区,上了高速、下了高速,又进入一个园区,这个节点,这个数据我们认为有价值的,可以把这个数据分享给我们平台连接的伙伴。
提问:现在这个数据可以开始分享了吗?
李怡:现在对我们合作伙伴分享了。再一个我想提的,像这种手段,我觉得肯定是多种维度,我们做金融,做信贷业务,肯定也是很多维度的考量,不可能基于哪一个方向。肯定是你能提供的可参照、可执行,维度越多,对你的标准会越准确,像这种手段,肯定是永远不嫌多的。其实现在有各种各样的方式,包括手机的GPS,这些方式都很好。未来,我觉得在这个行业当中,最好都能够公开,所有的数据放在一起,这时候更有利于这个行业,从我们的角度来看。
丁嵩冰:其实我觉得山东高速这个行业和我们港口这个行业真的蛮像的,都是把握住了关键核心节点的企业,建议会后大家多跟我们这边联系一下,留下联系方式。
举一个例子来说,信息很重要,其实做物流+金融,信息尤其重要。如果在核心节点上面把相关信息汇总好之后,可以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打一个比方,一个企业,物流企业、金融企业,贷款,贷给某个小微企业,只要坏掉当中一票,当中都有记录的。所以关键节点上面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Tracy:我有一个保险方面的问题问一下王总,现在很多保险都是传统的财产险,而且这个保费其实还是挺贵的,如果我们通过互联网的方式,是能够让这些物流企业得到什么实惠?简单总结几点,告诉我们物流企业,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他们为什么选择我们互联网的保险平台做呢?
王守章:简单的讲两点:第一个是通过互联网,把线下的放到线上,降低了人工成本。第二个产品角度,线下的,不可能做个性化的产品,通过互联网可以做一些个性化的定制产品,成本相对低,可以给你定做。这两个角度来讲,互联网可以从成本角度,肯定会带来降低。其实定价,互联网可以做到差异化定价的,现在人工这一块很难,明明知道每个企业是不一样的,但人工去判断这是很困难的,但通过互联网,通过数据,数据,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平台采集的数据,我们判断,进行差异化定价。
Tracy:谢谢王总!
丁嵩冰:留给现场嘉宾最后一个问题。
提问:你们关注哪一个物流软件,可以给我们物流解决问题的?我是物流的,想找一个物流软件,可以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的。
丁嵩冰:你们投的企业里面,哪一个软件公司最强的?
提问:解决物流问题的。我们是做全省物流的。
黄云刚:在场的oTMS。很看好oTMS。
丁嵩冰:oTMS也有很多方面的创新,但是让我眼睛一亮的创新,在这个行当里面,首先提供了软件及服务,不是这个软件卖给你就结束了。我不知道大家是否试过office365,付多长时间的费,用多长时间。觉得它可以吸引住你。你觉得什么时候想退出了,不能满足你的需要了,就不再有额外成本发生了。这是创新型的思路,就软件本身来说,咱们也有很多创新的方面。
在最后,请允许我再问一个问题,我希望在座四位都能回答一下。在您这边看来,物流+金融,自身的体会,包括对整个产融结合,面临着最大的瓶颈在哪里?谢谢!
黄滨:其实丁总提了一个非常现实也是非常大的问题,最大的瓶颈我觉得从两个方面来回答:第一个,对于特大型的物流企业来讲,会有它的问题,这个问题我们不去考虑。但我们擅长的是中小微的物流企业,来接受金融服务,现在最大的瓶颈还是一直以来物流企业运作的管理水平比较低一点,缺乏有效的信息化或者缺乏有效的数据来支撑,背输(音)自己的信用,背输(音)自己的经营,这个是没有的。包括上午券商的朋友在分享,其实讲了一个现象,所有上市公司的,业绩要规范化。规范化的过程,对上市公司存在。那我们觉得,物流企业要接受金融服务的过程,也是存在规范化和业务的数据化过程。如果这个事情现在做得比较差,或者基础很差的话,你让金融机构给你放款,这是非常难的。
金融喜欢做大的,不喜欢做小的,做大的成本低,做小的成本太大,他没有那么大的精力。在这个时候,我们如果没有一个好的信息技术手段来用数据背输(音)自己的业务,来对自己的数据进行积累,通过数据来对自己的信用进行背输(音)的话,要想走通物流金融,这个还是比较难的。回到基础是物流企业自身的经营基础上。
黄云刚:我觉得黄总说得挺好的,我这边没有什么可说的,我们其实也这么想。我们的角度,能够帮助线下不规范的,特别散乱、特别不规范行业的运作能够真正规范化,尤其通过移动互联网的方法能够做出来的,这类的公司,首先给它补点资,让它先做起来。在这个基础之上,真正的在交易体系达成之后,这个金融的服务肯定会跟上,这在各行各业都发生了。只是说现在物流这个行业非常散乱,及其不规范,但行业又是巨大无比。这个行业的特点造成没有一个企业像嘀嘀、快的一样。但是方向在那个方向上面。谢谢!
王守章:我觉得整个生态体系的建设,很多数据不透明、不公开,一些数据不真实,最终是解决这些问题。这些问题解决的话,对我们这个行业来说,我们可以大胆的去走了。
李怡:我非常同意前面几位专家的观点,我想说一点,最近听到一些领导,他们内部有一个论调,什么论调呢?小、散、乱、差。但他们认为其实小、散恰恰是中国物流公路运输的一个特点,为什么现在很多的平台型企业走整合这条路非常的慢,本身的特点就决定了,因为不能抛开你的上下游看这个行业。小、散,这是本身的特点。这又回到前面专家说的,针对小、散的特点,数据的归集,统一起来,这个就比较难,包括规范的经营上面。实际上本身是一个难点。这是特点,有可能不这么容易实现整合。
丁嵩冰:谢谢四位嘉宾,大家认为主要的瓶颈不在钱,我们有钱。也不在人,我们非常有信心,包括自己的团队,包括在座各位都是业界的精英。瓶颈在哪里?在信息、信用体系的建立,信息的收集、透明化,这是我们将来要突破的东西。怎么样取得突破,我们今天在这里已经做了一些尝试、交流,希望以后有更多的机会来进行交流。
今天的论坛非常的棒,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也谢谢物流沙龙给我们这样的机会。接下来我把话筒交给Tracy。
Tracy:谢谢各位专家!我最后想花五分钟的时间给大家分享一下行业里面,其实我看到物流的互联网公司、平台公司,其实还是挺多的,包括金融这边的创新,包括我跟微众银行(音)负责物流的老总也很熟,白天一直坐在我们后面,之前要上台做嘉宾分享的,后来他的产品现在没有完全出来,说做一下延迟。
目前微众银行(音)跟业界合作的有三个平台公司,罗计是第一个,还有是易流,还有是继七(音)。微众银行做的创新真的靠大数据,没有柜台,靠央行的征信数据,还有QQ、微信的特征数据,业务平台数据,如果是小微贷款,为什么是微众银行,针对的是小微的个体做贷款,几万的,不会现场说看你有多少资产,看你是不是家里面有房子,对他不重要。我觉得这是一个刷脸的时代,这个时候微众银行可以做到刷脸的时代。我年前认识了微众银行,我认为这是行业里面的创新,颠覆了传统的银行。他们面对小微在做一些事情。
其实我们物流平台,我们能做好,我们可以做成银行的柜台。我们平台上面有很多这样的小微客户,我们可以做它的柜台,我们本身做这件事情的时候,物流企业做这件事情的时候,本身不是奔着要挣多少钱,主要是为在我这个平台系统上面能够产生一些客户黏性,给他们提供更多的价值,包括让他们做一些日常的消费或者在一些物流特殊领域的消费,都可以做成一个交易的闭环,我觉得是非常创新、有价值的事情。这是我想分享的。
这边有28个人打赏。我们一共有十个名额,之前有五个名额,现在还有五个名额。今天我也在想,有一些朋友已经离场了,最后有一些是比较精彩的,最终怎么做创新,其实是特别重要的。我们物流沙龙也会创新,我们希望在各个地方做一些区域性的,深度探讨的活动。可能一线城市、二线城市、三线城市的资源优势是不一样的,可以请到在物流行业里面顶尖的专家,如果在各个区域里面大家有想跟物流沙龙合作的,欢迎跟我们联系,希望能够把我们行业专家的这些知识带到全国各地去。
谢谢大家!
今天到此为止,感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