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04-23 11:48:02 | 文章来源:
核心提示:自从李克强总理在两会上提出互联网 + 行动计划并提升到国家经济战略高度之后,互联网 + 这一名词被频繁提及,很多创业公司也都将其作为标榜为互联网 + 创新型企业,不过,有关互联网 + 战略方面的布局和行动,在 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三巨头之间争夺更加激烈。
互联网 + 是 BAT 三巨头的战略演变
事实上,在短短几年之内,BAT 三巨头的战略布局经历了三大变化,从最早的移动战略到 O2O 战略,然后再过渡到现在的互联网 + 战略。在这三个阶段的战略实行中,BAT 三巨头出现交替领先的局面。
1、移动战略:转型结束,BAT 平稳过渡
首先在移动互联网战略中,率先进入状态的是腾讯。特别是微信的出现,帮助腾讯拿到了移动互联网的第一张船票,这也是腾讯在移动互联网时代 " 大杀四方 " 的不二法宝,通过微信的入口效应,腾讯吸引了众多的互联网公司来投,比如京东、搜狗、58 同城、大众点评网等。
不过,在随后的几年里,阿里和百度也成功的完成了转型。阿里巴巴旗下的支付宝、淘宝网等核心业务顺利过渡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成为了不逊于微信的入口级产品,并通过投资微博和优酷等公司,全资收购 UC 和高德,也完成了自己在移动互联网领域的全面布局。百度在移动战略的推行最晚,不过在李彦宏在公司内部提出狼性之后,其移动战略加快,最终在移动端收获了包括手机百度、百度地图、百度云、百度贴吧等十几款用户量过亿的移动应用。至此,BAT 三巨头全部完成了转型,实现从 PC 互联网时代向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平稳过渡。
2、O2O 战略:三巨头平分秋色,胜负未定
不过,在移动互联网的格局刚刚清晰之后,BAT 三巨头又展开了在 O2O 入口方面的竞赛。这次百度率先开始发力,通过调整组织架构,并将百度地图作为一个重要的 O2O 入口进行培养,另一方面又全资收购了领先的团购网站糯米网,并大力推广百度外卖等,开始在 O2O 战略上显露峥嵘。而阿里巴巴也不甘示弱,投资最大的团购网站美团网,全资收购高德等,并通过手机淘宝网、支付宝等核心业务的入口能力。腾讯则充分领域自身的优势,试图将微信打造成为一个 O2O 入口,并投资了大众点评网、58 同城等公司。目前在 O2O 的战略对决中,BAT 三巨头的表现可以说是平分秋色,最终谁胜谁负目前还难以预料。
3、互联网 + 战略:阿里更早发力
在马不停蹄的完成移动互联网转型和 O2O 战略布局之后,互联网巨头已经不仅仅满足于满足人们的线上生活,而希望更多的充当 " 水 " 和 " 电 " 的作用,要变成人们在生活中最重要的生活资料。而在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更是明确这一点,就是要把互联网产业作为拉动各种传统行业进行快速转型升级的 " 引擎 ",BAT 巨头们的互联网 + 战略由此也上升了国家层面。
这次在互联网 + 的战略实行中,率先开始发起进攻的则是目前 BAT 三巨头当中市值最高的阿里巴巴。事实上,阿里在上市之前,通过一系列令人眼花缭乱的战略收购开启了自身的互联网 + 战略布局。比如交通出行领域,阿里巴巴早已将高德全资收入囊中,完成了成为了互联网 + 出行的布局;在医疗领域,阿里巴巴在 2014 年 1 月收购了中信二十一世纪,并在随后完成整合成立阿里健康事业部;而在文化电影领域,阿里巴巴投资了华谊兄弟、文化中国、华数媒体等一些文化传媒公司;在线下零售领域,阿里巴巴投资了银泰商业;甚至还涉足体育投资了恒大足球。而在今天回过头看,之前的哪些让人看不懂的投资和收购都成为了阿里巴巴在互联网 + 整体战略的精心布局。
而在最近阿里旗下子公司高德与北京、广州等 8 个城市的政府交通管理部门,以及北京交通台等权威媒体机构,共同推出的 " 高德交通信息公共服务平台 "。为相关交通机构提供 " 城市堵点排行 "、" 热点商圈路况 "、" 权威交通事件 "、" 堵点异常监测 " 等交通信息分析,并提出智能出行躲避拥堵方案。这个平台的初衷显然是为了升级公共交通服务能力,缓解城市拥堵问题,其背后依托高德的交通大数据云,提供专业的实时交通信息和大数据计算能力。在浮出水面以前,没人料到阿里巴巴会如此使用高德,从一个侧面也反映出 " 互联网 +" 无处不在的机会。
而另一巨头百度还是保持着自己的一贯的稳健的本色,主要是希望通过技术方面突破来实施互联网 + 战略。目前主要是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多方面进行布局。腾讯目前的战略核心还是在移动端,围绕着微信来展开其总体的战略,在 O2O 方面,腾讯依靠微信招徕合作伙伴,而在互联网 + 的战略中,腾讯同样是希望发挥其在移动端的优势,能够促成更多的与传统企业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