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港口、机场、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在大部门体制下,在综合运输体系下,这些不同主体之间的融合是必由之路。如今,在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
港口、机场、铁路、公路货运枢纽……在大部门体制下,在综合运输体系下,这些不同主体之间的融合是必由之路。如今,在国家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平台”)上,越来越多的企业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正以实际行动助推着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
7月22日,宁波港、萧山机场、传化集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华泰保险等9家企业与平台签订合作协议,就各方基于平台提供更多的服务、扩大互联范围,明确了相关内容。这是发挥平台作为推进综合运输载体作用,促进各方信息互联互通,提升平台应用水平和增值服务能力的一大力举。
“这是大部门体制下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体现和具体行动。”在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王水平看来,这种合作机制和创新模式,对全国范围内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具有示范作用。
互联范围更广泛
“这次合作让平台互联范围覆盖更广泛。”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在共建合作的框架下,基于平台这一载体,公、铁、水、空等多种运输方式实现了信息互联互通。这次浙江省交通运输厅与上海铁路局开展合作,共同推进铁水联运物联网建设,并开展信息标准、业务数据和信息共享对接,实现铁路货运信息平台与国家物流平台互通互联。下一步,双方还将选取金华铁路货运中心、杭州铁路货运中心为公铁联运试点单位,推进业务单据交换对接。这一消息对于宁波港来说,是一大利好。宁波港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童孟达告诉记者,当前发展海铁联运的难点在于港口与铁路方面的物流信息难以互联互通,解决这一难题,海铁联运才能真正“联”起来。
萧山机场选择与平台合作,也是看到了平台信息枢纽的作用。接下来,萧山机场将与平台就推动机场与航空公司、货代、海关、道路货运企业等单位互联开展合作,提高航空物流链的协同效率和组织化水平。在不远的将来,地空实现对接,类似传化公路港(萧山基地)这样的货运枢纽也有望与萧山机场建立信息的互联互通。
而对于传化集团和巨化集团这样的企业来说,与平台展开合作,开展互联应用,目的是快速获取商业信息,实现与管理部门政务信息对接。在此基础上,传化集团与平台达成了就推进物流园区互联共享和物流信用信息共享等开展全面合作,巨化集团就推进危险品物流协同作业和物流信用信息共享开展合作。
“平台建设为各方互联互通提供了基础通道,此次合作促进了平台公路、铁路、港口、航空等跨运输方式的互联,是平台应用推广和增值服务开发的一次重要发力,将进一步提升平台的服务水平。”平台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平台应用更丰富
平台的定位是“平台的平台”,为不同的增值服务商提供平台,把供应链上下游相关应用软件汇聚到平台,为接入平台的企业提供服务。这次签约,丰富了基于平台的应用,深化了平台互联应用和增值服务开发。
在物流保险方面,华泰财产保险公司与平台将就保险增值应用服务开展合作,为平台用户进一步降低货运风险提供更为便捷的保障;在平台数据分析方面,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与平台就园区通、平台大数据分析和挖掘、移动终端应用和推广等方面开展合作;在云平台建设方面,阿里云计算有限公司与平台就探索启动物流信息交换云平台建设,开展电子商务物流信息交换标准建设、交通物流信息大数据共享和分析等开展合作;在金融服务方面,交通运输部科学研究院与平台就建设“供应链金融服务中心”、“物流园区互联应用服务中心”及开发其他市场化服务产品等开展合作;在物流跟踪服务方面,货通网络科技(烟台)有限公司与平台基于NEAL-NET开展物流跟踪服务合作,促进港口物流链各方信息共享。
多方合力共建共推
综合运输是交通运输业转型发展的方向,而综合运输和物流链一体化发展的旺盛需求,使得建设一个公益、开放、共享的国家级行业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极为必要。在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郭剑彪看来,此次合作以跨区域、跨行业、跨部门的路径来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建设,打破政企间、地域间、部门和行业间体制机制的局限,是推进综合运输体系的一次创新之举和有力突破。“组织开展此次签约活动,就是要以信息化为重要载体,加大与铁路、民航等兄弟单位和相关企业的合作力度,加快促进各种运输方式相互融合、协调发展,进一步优化运输模式、提高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在越来越多企业加入共建的基础上,下一步,平台将如何进一步发挥自身功效?在交通运输部运输司副司长王水平看来,关键是抓好综合运输标准规范的制定和综合运输信息的共享。标准规范是推进综合运输服务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履行行业管理职能的有效载体。下一步,交通运输部将成立综合运输标准委员会,加快制定出台综合运输标准体系表,构建门类齐全、先进适用的综合运输服务标准体系。他希望各方按照协议的要求,加快推进相关标准的制修订工作,特别是铁水联运操作流程等标准规范,为制定全国性标准打好基础。信息共享是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建设的重要基础,他希望各方加快建立信息共享机制,推动信息标准对接,共同制定数据元、编码和接口标准,实现信息数据交换与共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