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地: 目的地: 车辆类型:
出发地: 目的地: 货物类型:
出发地: 目的地:

“一带一路”物流布局 哪些问题亟待解决?

2015-03-19 16:18:59 |  文章来源:

核心提示: “一带一路”是今年全国两会上最炙手可热的关键词,备受各界关注。一方面, “一带一路”可以带动我国区域开发开放,可以促进经济的稳步增长;另一方面,也给沿线各个地区带来了巨大发展机遇。

          “一带一路”战略得以顺利实施,高效的交通物流体系是重要支撑。为此,沿线省区市对物流布局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在各地方制定的“一带一路”规划方案中都占据了十分重要的位置。地方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值得肯定,但是需要解决好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物流基础项目的立项,要考虑到当地交通、地缘、产业等多方面的因素,切忌盲目上马;二是,强调物流布局的系统性和整体性。这既包括要与当地现有的物流基础设施高效衔接,又要注重“一带一路”沿线其它省区市物流基础项目的整体性,实现互联互通,协同发展。

 


  警惕盲目建设

  迎接‘一带一路’ 物流如何布局(一)
 
  作者:全国两会特派记者 柴凤伟  本报记者 隋秀勇
 
  在今年的全国两会上,“一带一路”无疑是最受关注的话题。特别是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今年经济增速预期调整为7%左右的背景下,“一带一路”国家战略无疑成为国民经济发展实现稳中求进的重要支撑点和着力点。
 
  “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互联互通是关键词,交通物流是推动“一带一路”战略的最主要的、最基本的载体。这意味着我国物流业面临巨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将加快沿线地区的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推动现有交通物流通道的整合,拓展和开辟国际物流通道……
 
  不过,记者在调整采访中发现,各地围绕物流积极展开布局的同时,物流基础设施重复建设,布局缺乏整体性的苗头也有所显现。
 
  盲目建设之忧
 
  尽管目前国家层面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则未出台,但是沿线各省区市早已把“一带一路”视为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一个重大发展机遇,积极进行布局。而且之前还传出规划范围可能扩大的“小道消息”,这让原本未在“一带一路”覆盖范围内的省份也看到了希望。
 
  对于“一带一路”可能要扩围,河南交通物流协会秘书长史强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全国两会上,中央明确表示“一带一路”是国家战略。这可能意味着,只要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都可以参与到这个战略规划中来。
 
  “今年全国两会上,有20多个省份明确表示将着重发展‘一带一路’战略。现在这个战略已经扩大化了。不简单是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和陆上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省市的参与,而是为国家经济发展和与国际接轨发展的战略,大家要上升到这个程度来考虑。所以,参与的省份较多,而且积极性都非常高。”
 
  经济发展,物流先行。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很多地方将落脚点放在交通物流基础设施的建设上。
 
  全国政协委员、传化集团董事长徐冠巨,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一带一路”战略构想中,物流是一个短板、一个洼地,当然也有巨大物流需求。国家向物流发展注入大量的资源,尤其是在基础设施领域。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各个地方围绕大战略进行布局,不可避免地会出现资源配置不科学,物流效率低等发展中的问题。
 
  徐冠巨的话不是无的放矢。早在去年,一场争夺空中丝绸之路起点的争夺大战就已经打响。对垒的双方是河南和陕西。河南省委书记郭庚茂认为,郑州位处中原腹地,来当新丝绸之路桥头堡,位置最佳。而陕西省政府则表示,将陕西努力打造成为新丝绸之路经济的桥头堡。两方分别依托这两年崛起的郑州航空港和西安航空城,以推动临空经济的发展。
 
  其实,不仅仅是郑州和西安,重庆、洛阳、义乌、连云港也对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的“标签”虎视眈眈。史强告诉记者,现在各省“一带一路”战略规划都在制定之中,未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各地都想办法向“一带一路”这个国家战略构想上靠拢。应该说,从各个地方制定的方案来看,大多数都是站在国家的角度来考虑,立足于本省来求发展。这其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各个地方的利益博弈。
 
  记者还发现,在今年的地方两会上,有超过30个省区市表示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战略规划的实施。地方政府有积极性固然能推动“一带一路”战略实施,但是同样必须亟待引起重视的是,我国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存在的重复建设,乱圈乱建的顽疾也将“转移”到“一带一路” 战略的实施中。
 
  缺乏整体布局
 
  在利益博弈的背后,其实暴露出的是我国围绕“一带一路”物流布局建设缺乏系统性和整体性。
 
  全国人大代表、连云港港口集团董事长白力群,在接受《现代物流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下很多地方,特别是沿海城市,都确立了“以港兴市”、“以港兴产业”、“以港产成为龙头”等由港口带动发展的战略。然而,港口仅仅是物流链条上一个节点。虽然这些节点都得到了重视,但存在以偏概全,淡化物流的现象,使港口与物流之间的有机联系被弱化了。这极大地降低港口功能的发挥,不利于整个社会物流成本的降低。
 
  这种状况之所以会现出现,白力群认为,第一,物流是一个包罗万象的领域,没有一个主体部门、主管部门;第二,港口作为重要的物流节点,可以通过交通运输部、地方政府等部门,在政策和资金上得到支持,进而推动了港口的发展。但是,“单点突击、点点突击”当中没有互联互通,没有有效联合,因此物流的综合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各种物流方式的衔接,从技术上说,几乎没有任何障碍。现在,每个“点”都很强大,技术之间互联互通的融合手段完全可以保障,但是对各种物流运作方式之间互联互通的重视程度不够。
 
  除了思想意识上的问题,标准不统一为物流布局整体性带来的“负能量”也不容小觑。史强对记者表示,各地的码头、港口建设,存在技术建设标准相左的问题。要让“一带一路”最终实现互联互通,需要相关各方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方面,在同一个规则中来运作。制定当地的“一带一路”规划,如何与其它省份对接,与国际对接,这些都是大家在制定规划过程中,值得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凡本网注明稿件来源为“中国大件物流运输网”的所有文字、图片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大件物流运输网所有,转载必究。
  • 首页|新闻中心|货源信息|车源信息|物流专线|会员企业|联系我们|车辆定位
  • 中国大件运输物流网 服务热线:15930901951
  • 备案号:冀ICP备09000202号  
  • QQ咨询

  • 在线咨询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