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两会”上,李克强总理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交通一体化、生态环保、产业升级转移等方面率先取得实质性突破。这让出席全国“两会”的京津冀代表、委员们备受鼓舞。
全国人大代表、河北省唐山市委书记焦彦龙:
抢抓协同发展新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唐山来说是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但能否抓住这个机遇,促进区域实现跨越发展,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是关键因素。唐山作为全省的经济大市,能否与京津实施积极有效对接就是现实考验。
目前,我们面临的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就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着眼于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把唐山打造成
京津冀、环渤海地区的新型工业化基地。一方面,要推动钢铁等传统产业脱胎换骨,通过开发新产品、加强管理和技术进步等措施,进一步焕发传统产业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要推动新兴产业异军突起,突出创新驱动,下大力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借助开放吸引央企、外企、市外大型民企来我市投资发展,形成若干个新兴产业,打造新的产业体系。
全国人大代表、东旭集团董事长李兆廷:
摆脱“搭便车”的陈旧思路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关键,我认为首要是树立自主创新发展新观念,摆脱旧观念,即摆脱“搭便车”的陈旧思路。协同发展的最终目标是全面发展,其中河北作为三地协同发展中的重要一环,但河北当前的整体现状是产业青黄不接。一方面,传统产业在大力度地压减,而另一方面,新兴产业还没有挑起大梁。要使新兴产业的成长快过传统产业的,做到增大于减、进大于退、上大于下,就必须走创新之路。此外,河北还需要转变以往坐等政策福利的思路,而要树立“自主创新发展”的思路,因此协同发展的要点在于协同创新。
而谈到协同创新,政府的重视给企业带来了发展机遇,因此,大家更要在
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新形势下,找准企业定位,在协同中谋创新,在创新中求发展,最终实现本地的全面发展。